在
茂名钢结构厂房安装钢柱吊装过程中,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:
吊装前的准备工作
钢柱检查:
检查钢柱的尺寸、型号和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。重点核对钢柱的长度、截面尺寸、牛腿位置和尺寸等关键参数。例如,对于有吊车梁牛腿的钢柱,牛腿的标高和平面位置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,其允许偏差一般在 ±5mm 左右。
检查钢柱的质量,查看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伤、变形、锈蚀等情况。如有轻微损伤,应评估其对钢柱性能的影响,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;对于严重损伤的钢柱,应禁止使用。同时,检查钢柱的连接部位,如柱脚螺栓孔的尺寸和位置是否准确,其孔径偏差一般不应超过 ±1mm,孔距偏差一般控制在 ±1.5mm 以内。
吊装设备及索具检查:
对起重机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起重机的机械部件(如起重臂、转台、支腿等)、电气系统和安全装置(如限位开关、超载保护装置等)。确保起重机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吊装要求,例如,起重机的起升速度、回转速度和行走速度应平稳,制动装置应灵敏可靠。
检查吊装索具,如钢丝绳、吊钩、卸扣等。钢丝绳的规格和强度应满足钢柱重量和吊装方式的要求,检查其是否有断丝、磨损、扭曲等情况。一般来说,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数不应超过总丝数的 10%。吊钩应无裂纹、变形,其开口度应符合标准要求,卸扣的销轴应能灵活转动,且无明显的磨损痕迹。
吊装过程中的操作要点
钢柱绑扎:
根据钢柱的形状、重量和长度选择合适的绑扎点和绑扎方法。对于中小型钢柱,通常采用两点绑扎法,绑扎点应位于钢柱重心以上,且两点的连线应通过钢柱的重心,以保证钢柱在吊装过程中保持垂直。对于重型或长细比大的钢柱,可能需要采用多点绑扎或采用专门的吊装夹具。
在绑扎过程中,要确保绑扎牢固。钢丝绳与钢柱之间应垫上软木、橡胶垫等防滑材料,防止钢丝绳滑动。同时,要注意调整绑扎的松紧程度,避免过松导致钢柱在吊装过程中晃动,或过紧对钢柱表面造成损伤。
起吊操作:
起吊时,起重机司机应缓慢操作,使钢柱平稳地离开地面。在钢柱离开地面约 100 - 200mm 时,应暂停起吊,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、索具的受力情况以及钢柱的平衡状态。如果发现问题,应立即放下钢柱进行调整。
起吊过程中,要控制好钢柱的方向,使其按照预定的方向就位。对于有方向性要求的钢柱(如带有柱间支撑连接耳板的钢柱),要特别注意其方位的准确性。同时,要避免钢柱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,尤其是在钢柱接近安装位置时,更要小心操作。
钢柱就位:
当钢柱吊至安装位置上方时,应缓慢下降,使钢柱的柱脚对准基础或已安装好的柱脚连接件。下降过程中,要安排专人指挥起重机司机,并通过拉设缆风绳等方式对钢柱进行微调,确保钢柱准确就位。对于柱脚采用螺栓连接的钢柱,柱脚螺栓应能顺利穿过螺栓孔,其允许偏差一般在 ±3mm 以内。
钢柱就位后,要立即进行初步固定。可以采用临时螺栓、点焊等方式将钢柱固定在基础或已安装的构件上,防止钢柱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倒。初步固定后,要再次检查钢柱的垂直度和标高,如有偏差,应及时进行调整。钢柱的垂直度偏差一般不应超过柱高的 1/1000,且最大不超过 25mm。
安全保障措施
人员安全:
吊装现场的所有操作人员都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,如安全帽、安全带等。在钢柱吊装过程中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吊装作业区域,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。指挥人员和起重机司机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,指挥信号要明确、统一。
对于在高处作业的人员(如在钢柱上进行安装作业的工人),要确保其工作平台或脚手架的安全性。工作平台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,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,高度一般不低于 1.2m,且栏杆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 0.5m。
防止意外事故:
要考虑天气因素对吊装作业的影响。在遇到强风(风速超过六级)、大雨、大雪、浓雾等恶劣天气时,应停止吊装作业。在吊装过程中,如果突然出现恶劣天气,要立即停止作业,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,如将钢柱放回地面或固定在安全位置。
为防止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倾翻事故,要确保起重机的支腿完全伸出并稳固地支撑在坚实的地面上。对于松软的地面,应采取铺设路基板、垫板等措施进行加固。同时,要合理安排吊装顺序和起重机的站位,避免起重机超载或工作半径过大。